• Complex
  • Title
  • Keyword
  • Abstract
  • Scholars
  • Journal
  • ISSN
  • Conference
搜索
Sort by:
Default
  • Default
  • Title
  • Year
  • WOS Cited Count
  • Scoups Cited Count
  • CNKI Cited Count
  • Wanfang Cited Count
  • CQVIP Cited Count
  • Impact factor
  • Ascending
  • Descending
< Page ,Total 46 >
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多尺度界面表征及其自修复效果
期刊论文 | 2025 , 42 (3) , 1578-1587 | 复合材料学报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针对以海藻酸钙为壳、环氧树脂E-51为核的吸水性微胶囊(SA)与水泥基体界面结合力较弱的问题,利用硅烷偶联剂对SA微胶囊表面进行修饰处理,改善其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以提升自修复效果.采用SEM、显微硬度和拉拔试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分别从微观、介观到宏观尺度分析界面结合情况,并通过砂浆试件损伤修复后的抗压强度、抗水渗透性的恢复率来评价自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A经偶联剂KH792修饰处理后,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更为紧密,界面处显微硬度提高了159%,界面粘结强度提高了67%;掺加4wt%(水泥质量)SA的砂浆,荷载损伤修复后抗压强度恢复率103%,水压损伤修复后抗渗性恢复率达到118%.硅烷偶联剂表面修饰显著提升了SA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结合,水泥基材料自修复效果增强.

Keyword :

自修复 吸水性微胶囊 表面修饰 多尺度界面分析 水泥基材料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师树青 , 毛倩瑾 , 陈佳艺 et al. 吸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多尺度界面表征及其自修复效果 [J]. | 复合材料学报 , 2025 , 42 (3) : 1578-1587 .
MLA 师树青 et al. "吸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多尺度界面表征及其自修复效果" . | 复合材料学报 42 . 3 (2025) : 1578-1587 .
APA 师树青 , 毛倩瑾 , 陈佳艺 , 张璐 , 王子明 , 崔素萍 . 吸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多尺度界面表征及其自修复效果 . | 复合材料学报 , 2025 , 42 (3) , 1578-1587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偶联剂改善PE纤维与水泥基体黏结性能研究
期刊论文 | 2025 , 41 (1) , 1-8 | 建筑科学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聚乙烯(PE)纤维是制备超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常用材料之一.然而,由于PE纤维表面的憎水性,限制了其与基体间界面黏结性能,导致PE纤维强度利用率低.为研究硅烷偶联剂对改善纤维与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的效果,共设计27组单根纤维拉拔试验,研究了硅烷偶联剂、纤维埋置深度、水胶比对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和KH902两种硅烷偶联剂均能够提高纤维与基体的界面黏结强度;与未改性纤维相比,KH550改性后界面黏结强度提高17.09%,KH902改性后界面黏结强度提高40.91%,即KH902的改善效果更显著;随着纤维埋置深度的增加,纤维拉拔峰值荷载逐渐增大,但界面黏结强度逐渐降低;当水胶比为0.40时的纤维与基体的界面黏结效果最佳.

Keyword :

改性 拉拔试验 埋置深度 界面黏结强度 聚乙烯(PE)纤维 偶联剂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邓宗才 , 解孜琳 , 王献云 . 偶联剂改善PE纤维与水泥基体黏结性能研究 [J]. | 建筑科学 , 2025 , 41 (1) : 1-8 .
MLA 邓宗才 et al. "偶联剂改善PE纤维与水泥基体黏结性能研究" . | 建筑科学 41 . 1 (2025) : 1-8 .
APA 邓宗才 , 解孜琳 , 王献云 . 偶联剂改善PE纤维与水泥基体黏结性能研究 . | 建筑科学 , 2025 , 41 (1) , 1-8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活性有机碳(ROC)排放研究
期刊论文 | 2025 , 45 (1) , 538-556 | 中国环境科学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以汽车制造行业为对象,选取8家典型企业,采集109个涂料、胶粘剂等原辅料样品,检测其活性有机碳(ROC),建立汽车制造行业ROC源成分谱.通过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二次产物的参数化产率法,量化样品中ROC对臭氧(O3)和SOA的生成贡献.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原辅料中VOCs含量差异较大,水性和溶剂型汽车涂料平均ρ(VOCs)为289.92和490.32g/L;水性、本体型及溶剂型胶粘剂平均ρ(VOCs)为27.00,27.50和196.67g/L;水性和溶剂型清洗剂平均ρ(VOCs)为116.60和831.20g/L.②水性涂料的主要组分为醇醚及醚酯类、酯类和醇类,溶剂型涂料的主要组分为芳香烃、酯类和醇类,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的主要组分均为烷烃.③水性涂料中,各种类型有机物质量占比依次为SVOCs(36.03%)、IVOCs(37.77%)和VOCs(26.21%);溶剂型涂料中,主要为VOCs(95.41%),仅含少量IVOCs(4.59%),未检出SVOCs;本体型胶粘剂中仅检测出VOCs;溶剂型胶粘剂中,主要为VOCs(97.36%),含少量IVOCs(2.64%),未检出SVOCs.④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OFP值分别为93.67,2679.27,25.82和41.82g O3/(L原辅料),首要贡献物种分别为二乙二醇丁醚(42.03%)、1,2,3-三甲苯(28.29%)、2,2,4,6,6-五甲基庚烷(52.20%)和2,2,4,6,6-五甲基庚烷(78.63%).⑤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本体型胶粘剂和溶剂型胶粘剂中ROC的SOA值分别为18.49,16.70,4.82和4.28g SOA/(L原辅料),水性涂料中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溶剂型涂料及胶粘剂中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率最高.⑥本研究加入IVOCs和SVOCs物种对SOA生成贡献的评估后,发现单位体积水性涂料所生成的SOA值高于溶剂型涂料和胶粘剂,应在污染防治政策制定中重视水性涂料中SVOCs和IVOCs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Keyword :

成分谱 活性有机碳(ROC) 汽车制造行业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VOCs) 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SVOCs) 环境影响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贾海洋 , 高美平 , 聂磊 et al.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活性有机碳(ROC)排放研究 [J]. | 中国环境科学 , 2025 , 45 (1) : 538-556 .
MLA 贾海洋 et al.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活性有机碳(ROC)排放研究" . | 中国环境科学 45 . 1 (2025) : 538-556 .
APA 贾海洋 , 高美平 , 聂磊 , 刘文文 , 魏巍 . 我国汽车制造行业活性有机碳(ROC)排放研究 . | 中国环境科学 , 2025 , 45 (1) , 538-556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MBR工艺膜污染特性分析
期刊论文 | 2025 , 45 (1) , 22-31 | 环境科学学报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nitrification anammox,PNA)耦合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的相关研究十分有限,尤其缺乏对该耦合系统的膜污染特性研究.本研究采用连续流反应器PNA-MBR,对该反应器内活性污泥和膜表面饼层污泥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膜表面饼层污泥的平均粒径更大,饼层污泥中提取的EPS具有更高浓度的蛋白质、多糖及腐殖质类物质,蛋白质二级结构更疏松、暴露的疏水性官能团更多.死端膜滤实验表明,与活性污泥EPS相比,膜表面饼层污泥EPS造成的膜污染更严重.相关性分析表明,腐殖质类物质是造成活性污泥EPS和饼层污泥EPS比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与活性污泥相比,饼层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高,Patescibacteria和norank_f__norank_o__norank_c__SJA-28的相对丰度高于活性污泥,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微生物.

Keyword :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污泥特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秋杉 , 刘国涵 , 周桐 et al.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MBR工艺膜污染特性分析 [J]. | 环境科学学报 , 2025 , 45 (1) : 22-31 .
MLA 刘秋杉 et al.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MBR工艺膜污染特性分析" . | 环境科学学报 45 . 1 (2025) : 22-31 .
APA 刘秋杉 , 刘国涵 , 周桐 , 刘玉如 , 殷广硕 , 郭瑾 . 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MBR工艺膜污染特性分析 . | 环境科学学报 , 2025 , 45 (1) , 22-31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一种用于从盐湖卤水中萃取硼酸的疏深度共熔溶剂及方法 zhihuiya
专利 | 2024-11-05 | CN202411569230.X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从盐湖卤水中萃取硼酸的疏水性深度共熔溶剂及方法。所述疏水性深度共熔溶剂包括氢键供体及氢键受体,所述氢键供体包括含双羟基的二元醇化合物,所述氢键受体包括含磷氧双键的化合物。采用该疏水性深度共熔溶剂在从盐湖卤水中提硼具有萃取效果好、有机溶损低、酸碱消耗少,无需稀释剂的优点等特点,应用该疏水性深度共熔溶剂可以强化盐湖卤水萃取硼酸过程的萃取效果,提高单级萃取效率,并且具有高饱和容量,应用前景广阔。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陈标华 , 任宝宁 , 代成娜 et al. 一种用于从盐湖卤水中萃取硼酸的疏深度共熔溶剂及方法 : CN202411569230.X[P]. | 2024-11-05 .
MLA 陈标华 et al. "一种用于从盐湖卤水中萃取硼酸的疏深度共熔溶剂及方法" : CN202411569230.X. | 2024-11-05 .
APA 陈标华 , 任宝宁 , 代成娜 , 于刚强 . 一种用于从盐湖卤水中萃取硼酸的疏深度共熔溶剂及方法 : CN202411569230.X. | 2024-11-05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一种使用疏低共熔溶剂对废旧PET纺织品再生过程的脱色方法 zhihuiya
专利 | 2024-10-28 | CN202411513580.4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对废旧PET纺织品再生过程的脱色方法。该方法包括将PET纺织品经过化学方法降解并调配为低分子溶液,然后经过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来萃取所得低分子溶液中的染料,进而得到脱色的聚酯降解产物对苯二甲酸双(2‑羟乙基)酯(BHET)。本发明所使用的低共熔溶剂还可以经过反向萃取方式再生,进行循环使用。萃取脱色具有操作简单,运行方便,相比其他脱色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刘宁 , 王展鹏 , 代成娜 et al. 一种使用疏低共熔溶剂对废旧PET纺织品再生过程的脱色方法 : CN202411513580.4[P]. | 2024-10-28 .
MLA 刘宁 et al. "一种使用疏低共熔溶剂对废旧PET纺织品再生过程的脱色方法" : CN202411513580.4. | 2024-10-28 .
APA 刘宁 , 王展鹏 , 代成娜 , 陈标华 . 一种使用疏低共熔溶剂对废旧PET纺织品再生过程的脱色方法 : CN202411513580.4. | 2024-10-28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一种亲PLA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zhihuiya
专利 | 2024-11-12 | CN202411606820.5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油水分离膜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亲水性PLA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亲水性PLA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乳酸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得到纺丝液;将所述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制得PLA纳米纤维膜;将PLA纳米纤维膜浸渍于盐酸多巴胺溶液中,之后取出膜布洗涤、干燥,得到所述亲水性PLA油水分离膜。本发明制备方法成本较低,制作工艺简单。本发明制备的PLA@PDA纳米纤维膜对水包油乳状液分离效率较高,分离速率较快,而且对正己烷、汽油、石油醚和花生油等均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分离效率都能达到98%以上。本发明PLA@PDA纳米纤维膜应用简便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郭伟 , 邓颖 , 王冰玉 et al. 一种亲PLA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 CN202411606820.5[P]. | 2024-11-12 .
MLA 郭伟 et al. "一种亲PLA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 CN202411606820.5. | 2024-11-12 .
APA 郭伟 , 邓颖 , 王冰玉 , 焦文彬 , 王星月 . 一种亲PLA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 CN202411606820.5. | 2024-11-12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一种兼有抗耐药性、生物素受体靶向性和低氧/低pH双重响应性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ihuiya
专利 | 2024-10-21 | CN202411471014.1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一种兼有抗耐药性、生物素受体靶向性和低氧/低pH双重响应性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素受体靶向和低氧与低pH双响应的AGT抑制剂偶联物,包括疏水性的2‑氨基‑O&lt;supgt;4&lt;/supgt;‑苄基蝶啶基团(BD)、低氧响应基团偶氮苯(AZO)和生物素(Bio)修饰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该体系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将疏水性化疗药物装载于载药体系中,靶向肿瘤细胞上的生物素受体,并利用其高渗透性和长效性将其富集于肿瘤组织;以低氧和低pH为特征的肿瘤微环境可诱导纳米载体上偶氮键断裂及pH响应,释放出具有抑制AGT活性的BD和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从而提高药物的抗耐药性和抗肿瘤活性,并增加了靶向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赵丽娇 , 杨梓祎 , 任婷 et al. 一种兼有抗耐药性、生物素受体靶向性和低氧/低pH双重响应性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411471014.1[P]. | 2024-10-21 .
MLA 赵丽娇 et al. "一种兼有抗耐药性、生物素受体靶向性和低氧/低pH双重响应性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411471014.1. | 2024-10-21 .
APA 赵丽娇 , 杨梓祎 , 任婷 , 孙国辉 , 张娜 , 钟儒刚 . 一种兼有抗耐药性、生物素受体靶向性和低氧/低pH双重响应性的多功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202411471014.1. | 2024-10-21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太赫兹计算层析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期刊论文 | 2024 , 61 (02) , 207-224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太赫兹波作为一种穿透性强、具有非电离性和惧水性的电磁波,可以穿透多种非金属、非极性介质材料。太赫兹计算层析成像技术基于傅里叶中心切片定理和直线传播模型,通过记录不同投影角度下的强度数据,采用滤波反投影等重建算法获得样品三维吸收系数分布和内外部结构信息分布。随着太赫兹成像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已发展出多种照明模式、成像光路和重建算法,并已在文物保护、骨密度测量和无损检测领域开展了应用探索。概述太赫兹计算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从提高重建质量、分辨率和采集效率三方面具体介绍太赫兹计算层析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

Keyword :

照明光场调控 三维成像 太赫兹成像 计算层析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戎路 , 刘乂铭 , 宁冉 et al. 太赫兹计算层析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J].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2024 , 61 (02) : 207-224 .
MLA 戎路 et al. "太赫兹计算层析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61 . 02 (2024) : 207-224 .
APA 戎路 , 刘乂铭 , 宁冉 , 赵洁 , 王云新 , 王大勇 . 太赫兹计算层析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 |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2024 , 61 (02) , 207-224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固液界面热阻的温度依赖特性模拟研究
期刊论文 | 2024 , (07) , 864-871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Abstract & Keyword Cite

Abstract :

基于非平衡态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系统温度及固液结合强度对固液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固液界面热阻随着系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亲水性界面的界面热阻温度依赖性较弱。基于微观热流密度计算式的分析表明,随着系统温度升高,动能项和维里项的贡献均逐渐增大,因而固液界面传热增强,但是动能项占比逐渐增大,维里项占比逐渐降低;随着固液结合强度逐渐增大,界面吸附效应增强,维里项贡献明显增大,这是较强的固液相互作用能够强化界面传热的主要原因。

Keyword :

润湿性 温度依赖性 微观热流密度 界面热阻 固液界面 分子动力学模拟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王军 , 李海洋 , 夏国栋 . 固液界面热阻的温度依赖特性模拟研究 [J].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24 , (07) : 864-871 .
MLA 王军 et al. "固液界面热阻的温度依赖特性模拟研究"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07 (2024) : 864-871 .
APA 王军 , 李海洋 , 夏国栋 . 固液界面热阻的温度依赖特性模拟研究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24 , (07) , 864-871 .
Export to NoteExpress RIS BibTex
10| 20| 50 per page
< Page ,Total 46 >

Export

Results:

Selected

to

Format:
Online/Total:856/10647327
Address:BJUT Library(100 Pingleyuan,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100124, China Post Code:100124) Contact Us:010-67392185
Copyright:BJUT Library Technical Support:Beijing Aegean Software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