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目的]吴茱萸是临床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中药,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吴茱萸在《中国药典》及本草著作中被认为是一种"小毒"的中药.本研究采用毒性预测与体内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吴茱萸的毒性成分和毒性靶器官,并从代谢角度探讨其毒性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和体内研究,对吴茱萸的毒性靶器官进行鉴定.通过生物碱富集和分离进行体外毒性筛选.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构建,通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预测因子(ADMET Prodictor)预测化合物的潜在毒性.此外,研究整合了服用潜在毒性成分后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以阐明潜在毒性物质对小鼠代谢的影响.[结果]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及炮制前后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吴茱萸醇提物毒性最高,吴茱萸毒性的靶器官为肝脏.吴茱萸醇提物的生物碱组分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ADMET Predictor对吴茱萸的潜在毒性进行了计算和预测,认为生物碱是导致吴茱萸毒性的主要原因.而吴茱萸碱在体外显著减少细胞数量,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吴茱萸碱给药后,小鼠血清代谢组学对不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显著鉴定,其中胆汁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是肝毒性的关键途径.[结论]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在加工前后的急性毒性,阐明吴茱萸炮制品临床应用的科学意义.将基于QSAR的毒性预测与体内外毒性筛选相结合,可以鉴定吴茱萸的潜在毒性靶器官和毒性成分.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初步揭示吴茱萸的肝毒性可能与胆汁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有关.本研究为阐明吴茱萸的作用机理、评价其安全性和质量奠定了基础.
Keyword:
Reprint Author's Address:
Email:
Source :
针灸和草药(英文)
Year: 2024
Issue: 2
Volume: 4
Page: 257-270
Cited Count:
SCOPUS Cited Coun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on the List: 0 Unfold All
WanFang Cited Count: -1
Chinese Cited Count:
30 Days PV: 10
Affiliated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