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ry:
Refining:
Year
Type
Indexed by
Colleges
Complex
Language
Clean All
Abstract :
为了实现氢气分离提纯,开展了多孔载体负载Pd膜的研究.多孔载体负载Pd膜因其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和提高氢渗透性能而备受关注,多孔陶瓷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在纳米尺度,是理想的Pd膜负载体,但多孔陶瓷易出现局部缺陷,降低Pd膜的氢氮选择性.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浆料浸渍-提拉-烧结的方法对多孔氧化铝(传统)基体进行修饰,以克服基体缺陷提高Pd膜的氢氮选择性能.结果表明:传统基体经修饰后再镀Pd膜的氢氮选择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773 K、0.1 MPa时,Pd膜的氢氮分离系数高达 14 000,远优于基体修饰前Pd膜(氢氮分离系数1000)的氢氮选择性能.
Keyword :
氢渗透性能 修饰 钯膜 多孔氧化铝 化学镀 纳米氧化铝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范爱玲 , 张浩天 , 李瑞廷 et al. 基体修饰对透氢用Pd膜的性能影响 [J].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25 , 51 (4) : 359-366 . |
MLA | 范爱玲 et al. "基体修饰对透氢用Pd膜的性能影响"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1 . 4 (2025) : 359-366 . |
APA | 范爱玲 , 张浩天 , 李瑞廷 , 刘一楠 , 李帅 . 基体修饰对透氢用Pd膜的性能影响 .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2025 , 51 (4) , 359-366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微米银(AgMPs)焊膏和纳米银(AgNPs)焊膏因其低温烧结、高温服役的特点而成为最有可能用于高温封装的连接材料.研究了乙基纤维素对AgMPs和AgNPs焊膏烧结结果的影响,分析了相同条件下2组焊膏烧结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无压、250 ℃、空气条件下,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乙基纤维素,2组焊膏的烧结性能较好,AgMPs焊膏烧结所得接头强度和薄膜电阻率为8.57 MPa和4.25 μΩ·cm,Ag NPs焊膏烧结所得接头强度和薄膜电阻率为32.89 MPa和7.71 μΩ·cm.接头界面和薄膜微观形貌表明,烧结后颗粒间形成的烧结颈和烧结组织均匀性是影响连接强度的关键因素,而烧结组织致密度则是影响导电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银焊膏烧结接头强度和烧结薄膜导电性提供了参考.
Keyword :
烧结性能 微米银焊膏 乙基纤维素 纳米银焊膏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喻龙波 , 夏志东 , 邓文皓 et al. 乙基纤维素影响下的微米银焊膏和纳米银焊膏烧结对比研究 [J]. | 电子与封装 , 2025 , 25 (3) : 16-24 . |
MLA | 喻龙波 et al. "乙基纤维素影响下的微米银焊膏和纳米银焊膏烧结对比研究" . | 电子与封装 25 . 3 (2025) : 16-24 . |
APA | 喻龙波 , 夏志东 , 邓文皓 , 林文良 , 周炜 , 郭福 . 乙基纤维素影响下的微米银焊膏和纳米银焊膏烧结对比研究 . | 电子与封装 , 2025 , 25 (3) , 16-2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基于干法水泥生产系统的富氧燃烧结合CO2回掺工艺,对N2/O2和CO2/O2 2种气氛下C1旋风预热器中的流场分别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气流场分布情况、气固分离效率和气固换热效果.研究表明:2种工况下气流场基本一致,但CO2/O2气氛下流场中的整体速度更高,阻力损失也更大;N2/O2和CO2/O2工况下气固分离效率几乎不变,分别为93.45%和93.67%;CO2/O2工况下气固换热效果低于N2/O2工况,气固温差由58 K增至69 K.
Keyword :
气固换热 数值模拟 旋风预热器 气固分离 CO2/O2气氛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王艺 , 梅书霞 , 何峰 et al. CO2/O2气氛下旋风筒气固分离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J]. | 化学工程 , 2025 , 53 (2) : 44-50 . |
MLA | 王艺 et al. "CO2/O2气氛下旋风筒气固分离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 | 化学工程 53 . 2 (2025) : 44-50 . |
APA | 王艺 , 梅书霞 , 何峰 , 谢峻林 , 张超 , 邓玉华 et al. CO2/O2气氛下旋风筒气固分离与换热的数值模拟 . | 化学工程 , 2025 , 53 (2) , 44-50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为解决对流换热采暖上热下冷的温度分层现象和传统辐射采暖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基于燃气催化燃烧技术设计研发了适用于高大空间工业建筑的新型红外辐射供暖设备.首先介绍了催化红外辐射供暖设备原理,随后提出了该设备的性能评价指标并对其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表面辐射温度范围为400~450℃,最大温度不均匀度为3.15%;其红外辐射波长范围为2~25 pm,红外发射光谱与人体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吸收光谱相匹配,供热效率高.团队自主研发的Pt/Al2O3催化剂可显著降低天然气的起燃温度至120℃,同时实现了超过98%的燃料转化率,证明了催化剂的高活化性能.在稳定性方面,连续燃烧8 040 h未发现明显烧结和失活.最后将该设备应用于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工业建筑进行冬季供暖性能实测,结果表明:该设备可保证室内16~20℃的热环境,坐姿头脚最大垂直温差为2.56℃,处于辐射范围内的人体部位可以得到有效加热.设备开启10 min后,受试者热感觉投票由"稍冷"趋向"稍暖",热舒适投票由"稍不舒适"趋向"完全舒适",该设备可较快改善人员主观感受.该设备采暖季系统造价费用为148.51元/m2,运行费用为38.93元/m2.
Keyword :
催化红外辐射 供暖性能研究 热舒适 高大空间供暖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吴金顺 , 邹劲松 , 袁寅冬 et al. 基于催化红外技术的高大空间工业建筑辐射供暖设备性能与热舒适研究 [J]. | 建筑科学 , 2025 , 41 (2) : 146-156 . |
MLA | 吴金顺 et al. "基于催化红外技术的高大空间工业建筑辐射供暖设备性能与热舒适研究" . | 建筑科学 41 . 2 (2025) : 146-156 . |
APA | 吴金顺 , 邹劲松 , 袁寅冬 , 秦铭远 , 潘嵩 . 基于催化红外技术的高大空间工业建筑辐射供暖设备性能与热舒适研究 . | 建筑科学 , 2025 , 41 (2) , 146-156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电介质表面金属功能图案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柔性传感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激光加工作为一种无需掩膜的柔性制造技术,具有加工精度高、非接触式加工、制造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在多种电介质表面实现金属功能图案的直接制造,近年来发展迅速.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技术路线,分别概述激光刻蚀、选择性激光烧结、脉冲激光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液相沉积、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辅助化学镀 6 种激光加工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及它们在电介质表面加工金属功能图案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相应的技术瓶颈和未来发展趋势.
Keyword :
金属功能图案 激光诱导化学液相沉积(LCLD) 激光加工 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脉冲激光沉积(PLD) 激光刻蚀 激光辅助化学镀(LEP) 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LCVD)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肖荣诗 , 魏佳硕 , 崔梦雅 et al. 电介质表面金属功能图案激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J]. | 航空制造技术 , 2025 , 68 (1) : 22-35 . |
MLA | 肖荣诗 et al. "电介质表面金属功能图案激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 | 航空制造技术 68 . 1 (2025) : 22-35 . |
APA | 肖荣诗 , 魏佳硕 , 崔梦雅 , 黄婷 . 电介质表面金属功能图案激光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 | 航空制造技术 , 2025 , 68 (1) , 22-35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状异质结构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粉末冶金领域。所述层状异质结构钨铜复合材料由超细/纳米结构的高钨含量钨铜层和超细/纳米结构的低钨含量钨铜层或铜层交替分布,所述层状异质结构钨铜复合材料通过超细/纳米钨铜复合材料切片,再进行堆叠烧结而成。由于超细/纳米结构带来的强化作用以及钨相的不均匀分布带来的承载过程中的独特应力配分和电流密度配分,本发明专利所提出的层状异质结构钨铜复合材料较其他钨铜复合材料,包括由纯钨片和纯铜片叠层烧结钨铜层状钨铜复合材料和同成分的均匀结构钨铜复合材料,表现出更高的抗压强度、电导率和耐磨性能。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韩铁龙 , 王艺静 , 宋晓艳 et al. 一种层状异质结构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1673952.X[P]. | 2024-11-21 . |
MLA | 韩铁龙 et al. "一种层状异质结构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1673952.X. | 2024-11-21 . |
APA | 韩铁龙 , 王艺静 , 宋晓艳 , 侯超 , 李昱嵘 . 一种层状异质结构钨铜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202411673952.X. | 2024-11-21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榴石结构近红外发光闪烁体,该闪烁体的制备方法采用改进的高温固相法,经过配料、研磨、预烧、高温烧结和复烧结等工艺步骤,成功制备出Cr<supgt;3+</supgt;和Sb<supgt;3+</supgt;掺杂的钪镓石榴石闪烁体。具体而言,将氧化物前驱体按化学计量比精确混合,并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400‑1600℃)。在这一过程中,材料的晶体结构逐渐成型,同时通过控制烧结时间和温度,促进掺杂离子均匀掺入钪镓石榴石晶格中。在晶体生长过程中,A位离子的选择和离子掺杂优化了晶格中的局部电子环境,促进了激发态能量从基质到发光中心的高效转移。在预烧,高温烧结,复烧等工艺下,晶体中掺杂离子分布更加均匀,减少非辐射复合中心的形成,提升闪烁体发光效率和稳定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肖家文 , 王超 , 严铮洸 . 一种石榴石结构近红外发光闪烁体 : CN202411717261.5[P]. | 2024-11-27 . |
MLA | 肖家文 et al. "一种石榴石结构近红外发光闪烁体" : CN202411717261.5. | 2024-11-27 . |
APA | 肖家文 , 王超 , 严铮洸 . 一种石榴石结构近红外发光闪烁体 : CN202411717261.5. | 2024-11-27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Cu<subgt;2</subgt;O负载ZnZrO<subgt;x</subgt;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反相催化剂,属于碳中和领域。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在“双碳”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由于当前催化剂存在稳定性差、活性位点烧结团聚、加氢性能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热稳定性、抗烧结能力强、加氢活性优异的Cu<subgt;2</subgt;O负载ZnZrO<subgt;x</subgt;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反相催化剂。该反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甲醇选择性和稳定性。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王宁 , 王佳悦 , 陈标华 et al. 基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Cu2O负载ZnZrOx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反相催化剂 : CN202411628061.2[P]. | 2024-11-14 . |
MLA | 王宁 et al. "基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Cu2O负载ZnZrOx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反相催化剂" : CN202411628061.2. | 2024-11-14 . |
APA | 王宁 , 王佳悦 , 陈标华 , 代成娜 , 刘宁 , 徐瑞年 et al. 基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Cu2O负载ZnZrOx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反相催化剂 : CN202411628061.2. | 2024-11-14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一种预制Mo‑Nb固溶晶种制备Mo‑Nb固溶合金的方法,涉及难熔金属材料及粉末冶金领域。采用球磨机械合金化的方式在烧结前粉末中主动预制Mo‑Nb固溶晶种,有效促进烧结后Mo‑Nb合金完全固溶的过程。该预制晶种可在烧结时促进单相BCC结构Mo‑Nb固溶体的形成,从而无需在烧结前制备完全合金化的Mo‑Nb固溶粉体。本发明主动预制的Mo‑Nb固溶晶种,不仅可实现烧结后形成完全合金化的MoNb固溶合金,降低烧结温度,同时可提高Mo‑Nb固溶合金的强度、延展性及高温稳定性等。本发明提出的预制Mo‑Nb固溶晶种制备Mo‑Nb固溶合金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合金化法更节能、高效、环保、更安全。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王金淑 , 胡西西 , 董丽然 et al. 一种预制Mo-Nb固溶晶种制备Mo-Nb固溶合金的方法 : CN202411525321.3[P]. | 2024-10-30 . |
MLA | 王金淑 et al. "一种预制Mo-Nb固溶晶种制备Mo-Nb固溶合金的方法" : CN202411525321.3. | 2024-10-30 . |
APA | 王金淑 , 胡西西 , 董丽然 , 郭硕 , 郑铮辉 , 杨韵斐 et al. 一种预制Mo-Nb固溶晶种制备Mo-Nb固溶合金的方法 : CN202411525321.3. | 2024-10-30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Abstract :
随着第三代半导体SiC和GaN的快速发展,传统的Si基器件用封装材料已不能满足功率器件在高功率密度和高温环境下可靠服役的需求。纳米铜烧结连接技术不仅能够低温连接、高温服役,同时具有优异的导热、导电性能和相对于纳米银较低的成本,在功率器件封装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纳米铜焊膏成为最有潜力的耐高温封装互连材料之一。本文从纳米铜焊膏的制备、影响烧结连接接头性能的因素以及接头的可靠性3个方面综述了当前纳米铜烧结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阐明了纳米铜颗粒的氧化行为及对应措施,并重点论述了纳米铜烧结连接接头的高温服役可靠性与失效机理,旨在促进低成本的纳米铜烧结连接技术在高性能、高可靠功率器件封装中的应用。
Keyword :
芯片封装 可靠性 纳米铜颗粒 功率器件 第三代半导体 低温烧结连接
Cite:
Copy from the list or Export to your reference management。
GB/T 7714 | 马立民 , 鲁子怡 , 贾强 et al. 面向功率器件封装的纳米铜烧结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J].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 53 (01) : 296-320 . |
MLA | 马立民 et al. "面向功率器件封装的纳米铜烧结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53 . 01 (2024) : 296-320 . |
APA | 马立民 , 鲁子怡 , 贾强 , 王乙舒 , 张宏强 , 周炜 et al. 面向功率器件封装的纳米铜烧结连接技术研究进展 .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 53 (01) , 296-320 . |
Export to | NoteExpress RIS BibTex |
Export
Results: |
Selected to |
Format: |